柏斌.云南弥勒:五措施齐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J].中国果业信息,2012,29(2): |
云南弥勒:五措施齐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 |
|
投稿时间:2012-02-13 修订日期:2012-01-25 |
DOI: |
中文关键词: 云南弥勒:五措施齐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2700 |
全文下载次数: 33 |
中文摘要: |
云南弥勒:五措施齐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
本报讯 特约记者柏斌通讯员苗春丽报道 为快速推动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的目标,云南省弥勒县实施优惠政策,推动产业观光带建设;强化宣传培训,提升种植水平;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促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坚持龙头带动,大力发展葡萄产业。
为推动葡萄产业观光带建设,弥勒县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凡在规划区内严格按县无公害葡萄种植技术规程种植规划品种,面积在5亩以上(含5亩)的农户,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每亩补助1千元,但种植水晶葡萄每亩补助5百元,种植玫瑰蜜葡萄不予补助;公司和实体参与在规划区内新植面积达2百亩以上的一次性每亩补助1500元;对依法组织成片流转土地面积100亩以上并新植规划品种的村小组奖励村小组工作经费1万元。新建的葡萄生产示范园区面积在200亩以上且基础设施配套,经验收合格后,视面积大小和投资额度一次性给予5—10万元补助。对开展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单位,给予立项扶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省级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的实施单位,奖励3—5万元;凡与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组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且推广面积达200亩以上的,给予组织单位5万元奖励,对品种具有特殊推广价值的,经审定后给予重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拓展葡萄销售市场,对到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大中城市果品市场设立窗口,拥有营业执照,且主要销售弥勒县葡萄,经营期满一年后,经有关部门认定,给予一次性补助5千—1万元;种植农户、营销大户等组建葡萄生产合作社,对依法设立,管理严格,运作规范,带动能力较强,效益显著的葡萄生产合作社,按县政府有关政策进行奖励;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以上农博会优质名牌农产品的实施单位各奖励1万元和5万元,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各奖励5万元和10万元。
其次是强化宣传培训,提升种植水平。为引导果农按照《弥勒县优质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规程》种植和管理,全面提升的葡萄种植水平,该县去年就葡萄冬剪、抹芽、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技术专题培训5次,培训人数达2280人,发放技术资料2300余份,同时还组织葡萄种植户代表到建水县和大理州宾川县等葡萄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和学习先进成熟的葡萄种植、管理技术和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广大葡萄种植户普遍掌握了葡萄育苗、移栽、疏花、疏果、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避雨设施栽培、石灰氮涂芽破眠、葡萄环剥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并形成了科学高效、全面系统、成熟完善的葡萄种植技术体系。
积极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促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以每亩补助5百元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广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目前,全县累计推广葡萄避雨栽培、葡萄防冰雹网建设和朵美兹涂芽破眠技术分别为1114亩、5百余亩和2万亩,葡萄环剥技术1200亩;先后引入赤霞珠、京秀、红提、早黑蜜、无核白鸡心、云中舞、法国野等11个优质葡萄品种。
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不断促进葡萄产业发展壮大,走葡萄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认真落实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农户实行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公司 科技 基地 农户”的葡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引进浙江、昆明、玉溪等地企业和个人到虹溪、弥阳、朋普等乡镇发展大棚优质葡萄1430亩。
云南高原葡萄酒业公司、神泉葡萄酒业公司到弥勒新建葡萄酒加工企业为弥勒葡萄产业的规模壮大和深度开发注入了核心动力。目前云南高原葡萄酒业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了年产2万吨的“云南红酒庄”,拥有3千平方米地窖,生产的“滇云”牌葡萄酒有五大系列几十个品种,远销全国各地和周边国家,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近5年来,累计上缴税金1.6亿元,多次荣获“云南省放心食品企业”、“云南省卫生等级A级企业”、“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实施品牌促销是促进弥勒县普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利用弥勒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葡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葡萄品牌战略,通过积极申报产品、产地认证,创造葡萄产业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弥勒葡萄凭借成熟时间早、果香味浓、酸甜适中、质量上乘的极大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抢占市场上赢得先机,远销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海南、广东及东南亚一带,年均销售3万吨,形成了稳定的购销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邮编:650204
地址;昆明市黑龙潭蒜村127号
联系电话:13708474428
QQ:875154693
|
英文摘要: |
|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